時間如洪水猛獸,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歲月。
很多70後的朋友,都已邁入了50歲的年輪,這個歲月的我們,經歷了半輩子的風雨,是是非非都已經看透。
這時候,不管是實現的、未實現的事情,看淡吧,眼下最開心的活法,莫過於歲月靜好。
曾有一位過來人告訴我,人過了50歲,一定要學會「靜養」自己,才會有後福。
什麼叫「靜養」呢?
即是保持心靈上的寧靜,不以物喜不以己悲,不會因為一個人、一句話、一塊錢而衝動、發怒,始終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世事。
這裡,送給大家兩個字:靜心
如果把內心比作是一汪水,靜心則波瀾不驚,一覽無餘望到底,若是心不靜,則波濤洶湧,心一亂則萬象皆生,不知道會釀造怎樣的後果。
曾有一位老僧說;
心一動,世間萬物跟著生起,紛紛攘攘,無時或了;心一靜,浮蕩人生復歸平靜,紛爭遁形,塵勞消跡。
心的動態千差萬別,心的靜態平等一如;心的動態是「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」,心的靜態是「涅槃寂靜」。
靜心,即是專注於眼前
心學大師王陽明曾提出過「精一」的概念,即是做一事專注於一事,讓心處於簡單單純的狀態,不會做一事而想其他。
曾看過一個小故事,一位年輕的和尚在寺廟修行,開始他只是在掃地,若干年後他還是在掃地。
有弟子不解,問他:師傅,這些年你一直在掃地,有什麼不同嗎?
師傅回道:以前我掃地的時候,想的是吃飯、睡覺、砍柴,想的是幾天的活動,想的是晨鐘暮。現在不一樣了,掃地的時候想的是掃地,吃飯的時候想的是吃飯。
其實,這裡面這正是靜心理念的體現。靜下心,做一事想一事,才能做好眼前事。
曾國藩也曾表示:凡人做一事,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,不可見異思遷,做這樣,想那樣,坐這山,望那山。人而無恆,終身一無所成。
靜心,才能讓你保持最佳的做事狀態
做事最佳的狀態,並非是不忙,而是事忙而心不忙,唯有如此,你才不會身心俱疲。
事情再忙,我們也要保持心不亂。心一亂則會失去方寸,做事失去從容淡定,從而產生不良情緒,暴躁、上火、憤怒、焦急,如此,你才會真的累。
記住,唯有保持「心靜」,事務在繁多,心中依然有條不紊,以不變應萬變,才能從容不迫地處理好事物。
人過50歲,若不想落得個晚景淒涼,須記住要靜心而活。面對是是非非,靜下來,保持心靈上的寧靜,才能看清楚眼前的路,不會為雜念所迷惑。
|